欢迎访问04笑话网!

04笑话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笑话故事 >详情

古代吟诗作对笑话故事,古代吟诗作对笑话故事的理解

发布时间:2024-08-11 05:24:24 笑话故事 0次 作者:04笑话网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古代吟诗作对笑话故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古代吟诗作对笑话故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朱元璋在朝堂上吟诗,前两句众臣哄堂大笑,吟完后众臣惊叹,他吟的是什么诗啊?

洪武元年(1368年)五月八日,此时朱元璋刚登基不久,这一天在早朝朝堂上,他突然诗兴大发,原来城中老百姓的“雄鸡报晓”给了他灵感。

古代吟诗作对笑话故事,古代吟诗作对笑话故事的理解

朱元璋一看所有的人员都到齐了,文臣以刘伯温为首位列左班,武将以蓝玉为首站在了右边。老朱干咳了一声,大家随之安静了下来。

“各位爱卿,今天早上偶得诗一首,我给大家念一遍,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指教”。老朱难得谦虚的说道。

“陛下文功武治,乃千古一帝,在下俯首垂耳恭听”众文武纷纷附和,其实内心都想听听这个“大老粗”皇上的诗如何?

朱元璋清了清嗓子,说出了诗的第一句:“鸡叫一声撅一撅”。

说实话这句很直白,并不出彩。意思是说清晨早上鸡叫的时候,伸长脖子叫一声尾巴要撅一撅,这是常识,连五岁的小孩也知道。

“这也叫诗,如果这也叫诗全国老百姓都是诗人”。有些大臣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
朱元璋却视若无睹,继续吟出了第二句:“鸡叫两声撅一撅”。

这句话基本就是废话,鸡叫两声可不尾巴要撅两撅。就这水平啊?满朝文武实在憋不住哄堂大笑起来,然而,只有刘伯温没笑。

皇上就是皇上,心理素质很强,面对大家的嘲笑,朱元璋气定神闲的吟出诗的第三句:“三声唤出扶桑日”。

这时朝堂上突然变得安静了下来,转折来的太突然了,都被这句诗的磅礴大气所征服,大臣们眼前仿佛一轮红日喷涌而出。

就在大臣沉默之机,朱元璋吟出了诗的第四句:“扫退残星与残月”。

简直是妙语天成,武将们不了解里面的深意,只见那些饱读诗书的文臣们一个个佩服的五体投地。

朱元璋在朝堂上吟的这首诗连起来就是:【鸡叫一声撅一撅,鸡叫两声撅两撅,三声唤出扶桑日,扫退残星与残月】

讲真诗中的格局也只有朱元璋能想到,一只小小的雄鸡竟然和天空宇宙联系在了一起,雄鸡一唱天下白。这不正暗合了朱元璋从乞丐做到皇帝的过程吗?不正暗合了朱元璋以卑微的出身推翻了暴元的统治吗?

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,大臣们由嘲笑瞬间转变为钦佩,也只有朱元璋的这首诗能做到。

朱元璋没上过私塾,没受过一天正规的教育,他的文采从哪里而来?

我强烈怀疑这首诗不是朱元璋做的,他能做到的事情未必能用诗词表达出来,这是由他的知识水平所决定。

建立大明之前,老朱东挡西杀浴血奋战,用来学习的时间应该是不多。不知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,就在大家嘲笑朱元璋的时候,只有刘伯温没笑,我认为这首诗就是刘伯温替朱元璋捉笔所做。

人们习惯了朱元璋粗线条的形象,大明朝建立就要树立个人权威,刘伯温开始全面打磨朱元璋的形象,于是为他做了这首诗。

其实不难理解,所有大人物都有自己的秘书和智囊,别以为清朝乾隆皇帝写的诗有多好,还不是一些如刘墉这样的文臣在后面润色。

蒋介石的抗战宣言:【如果战端一开,那就是地无分南北,年无分老幼,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日之责】其实是蒋的笔杆子陈布雷捉刀代笔之作。难道朱元璋这首诗就不能由刘伯温所作吗?

文/秉烛读春秋

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喜欢吟诗、写对联。1368年刚建国不久的一天,他在朝堂上面对文武大臣突然来了灵感,诗兴大发,作起诗来。没想到他刚说出两句,就惹的满堂文武哄堂大笑。

朱元璋清了清嗓子吟出了第一句:“鸡叫一声撅一撅”,大臣们心里已经开始嘲笑朱元璋了。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,朱元璋贫苦农民出身,给地主家放过牛,当过和尚,要过饭,后来参加农民起义大军打打杀杀。根本没有上过学,更不要说参加科举考试中个举人或者进士了。

朱元璋又吟出了第二句,“鸡叫两声撅两撅”。大臣们已经开始怀疑朱元璋是否喝醉了,一个臣子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,随即满朝哄堂大笑,朝堂上,甚至还有调皮的大臣接上:“鸡叫三声撅三撅”。

但是,朱元璋并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,他继续吟到:“三声唤出扶桑日”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,有人开始叹服。

朱元璋又接着吟:“扫退残星与残月”。朝堂下掌声如雷。 大臣们没有想到朱元璋这位大老粗,一个农民上位的皇帝,居然能作出这样绝妙诗句。

那么朱元璋为何会有如此水平?他的文化知识从哪里来的呢?

朱元璋(1328年10月21日-1398年6月24日)原名朱重八,字国瑞,生于濠州钟离(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),安徽凤阳人。朱元璋是所有开国皇帝中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,因为家里贫寒他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地主家的牛屁股后面度过的,他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好好读书,他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能读私塾。

一、他在诵读经文的过程中学习

1344年濠州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,不到半个月,他的父亲,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,他为了有口饭吃就去皇觉寺当了和尚,在寺里他每日都要扫地、砍柴、上香、打钟击鼓、烧饭洗衣等,还经常受到老和尚斥责。在这里他利用读诵经文的机会勉强认识了一些字,后来因僧多粥少被老和尚撵走。他四处云游要饭要了3年,他在云游中见多识广,不断开阔了视野,更加明白读书是何等的重要!当他再次回到寺庙后更加努力读书思考。

二、他努力自学加上爱妻的辅导

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,在行军中他利用一切时间,自学各种文化知识。由于他很有天赋,又自学过一些字,分析问题准确到位,郭子兴渐渐把他当成自己的得力干将。他还把自己的义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为妻。马秀英自幼聪明,能诗会画,尤善史书,她很爱朱元璋,倾心教给朱元璋读书识字,分析一些事情的利弊。

三、他不断向谋士学习

朱重八在军中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,他每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向自己的参谋朱升、 宋濂 、刘伯温请教,不耻下问。朱元璋的文化可以说是来源于众人。

四、他从不懈怠

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位,他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,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,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。因此在朱元璋文化上紧抓教育,建学校、兴科举,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。他自己本身也是暗下决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勤练书法。《明史》记载他读书时的情景:

“戴星而朝,夜分方寝”。《明史纪事本末》有这方面的记载,“太祖……身在行间,手不辍书。”

只有胸怀大志的人才会如此努力。

朱元璋有一本亲自写的诗《御制文集》,里面有朱元璋作的一百多首诗词。《金鸡报晓》《示不惹庵僧》《野卧》为其代表作品。

刘伯温曾在汇编《皇帝御制文集后序》时感叹朱元璋:

(读书时)“聚精会神,凝思至道”,(写文章时)“举笔立就,莫不雄深宏伟,言雅而旨远,仰瞻挥洒之际思若渊泉,顷刻之间烟云盈纸,有长江大河一泻万里之势”。

朱元璋能白手起家,当过和尚、要过饭,从一介布衣一步步做到皇帝。这是中国历史上,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,他又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。

据史书的记载:

从洪武十八年(1385)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,八天之内,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,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,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,处理国事四百多件。

因此他的人生注定是一个传奇!

领悟:命运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既努力又有才华的人,若为梦想,把努力凝聚在每一日,那散乱的日子将会把人生聚集成传奇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吟诗作对笑话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吟诗作对笑话故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